
3月1日,陜西省西安市高陵區水榭花都小區,一名女業主遺體在其居住的樓內電梯中被發現,而距離該電梯因故障停用已過去整整30天。類似“電梯吃人”的悲劇并非孤例。基于這樣的現狀,2016年成都市將給1.2萬臺電梯安裝二維碼,這樣的做法值得點贊,而且極具在國內推廣的必要。
可以想見,當市民被困電梯時,在一些時候封閉的電梯會沒有手機信號,此時掃描二維碼,就可以直接報警,而讓自己盡快脫困;另外,掃描電梯里的二維碼,還可以查詢電梯的使用管理責任單位、制造單位、維保單位、檢驗日期、維保日期等信息,如果顯示該電梯超過維保日期,乘客可向物管及其管理部門投訴,這利于乘客對物管和維保單位進行監督,讓他們履行好職責。
有數據顯示,中國是世界第一大電梯消費品市場和電梯制造大國,電梯生產量、保有量和安裝量均為世界第一。但隨著房地產行業的快速發展,電梯市場也快速發展,而電梯產品質量卻參差不齊,電梯的維護也存在嚴重問題,而監管主體混亂、相互推諉等各方面原因,導致電梯質量事故頻發,還屢屢釀成慘禍。
可見,成都市此次引進“互聯網技術”,給電梯安裝二維碼,并不是追求“時尚”的噱頭,而是在保障電梯安全方面做出的有力舉措,可以讓乘客變得更安全,對電梯維護與運行的責任主體實行有效監督。這樣的做法,值得各地借鑒與推廣。
電梯安全關系所有人的人身安全,是重大的民生問題,必須予以有效解決。給電梯安裝二維碼只能是一個方面的改變,要讓電梯成為人們居家出行便捷而安全的交通工具,讓高發的電梯事故成為過去,還需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,也有必要制訂專門的電梯安全法,填補目前的法律空白,明確監管主體,落實監管責任,如要明確規定電梯強制報廢年限,建立老舊電梯退出機制,讓電梯從生產、管理、維護、保養到使用責任都能落到實處,也有必要延續在電梯內安裝二維碼的做法,讓公眾能充分行使監督權。
本來安全性能要求相當高的電梯卻并不安全,正是因為圍繞電梯存在太多問題,公眾對此不知情,也沒有知情權,讓公眾能掃一掃電梯“二維碼”,能讓電梯這一監管與監督死角變得透明起來,當問題曝光于眾,也讓問題有了得到解決的可能。
